好丽友绿光少年派-“碳”秘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益活动现场合影
4月28日,一场充满科技感与使命感的生态环境教育实践在好丽友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展开。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与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绿光少年派-‘碳’秘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益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政企校多方的领导代表、环保领域专家及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的师生近50名代表齐聚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实地探访、科学实验与跨界联动,共同解锁“绿色科技+生态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共赴一场关于希望、成长与未来的时代之约。
走进好丽友:绿色工厂担起生态科普新使命
“好丽友,好朋友”——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伴随很多人的童年和成长,今年是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第30年,30年来,好丽友始终坚持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理念,重视社会公益,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自2001年好丽友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携手共建希望小学,到如今在全国多地实施“友爱相伴 幸福校园”公益项目,好丽友始终与希望工程同向而行。
活动现场
当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好丽友颁发捐赠纪念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学生发展部副部长张娇凤对好丽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出肯定,“好丽友与中国青基会持续二十余年的公益合作既体现了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的战略远见,更印证了公益事业需要聚沙成塔的长期坚持。好丽友始终以高度社会责任感投身公益,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绿色工厂实践等项目助力青少年放飞梦想,推动生态环保与科技理念薪火相传,今天我们联合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共同打造的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正是协同推进青少年思想引领、拓展育人内涵的创新实践。”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学生发展部副部长张娇凤致辞
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部经理徐林表示,“好丽友践行‘培育人才,创造价值,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多样化产品的同时,还身体力行社会公益活动,聚焦公众健康、青少年发展、亲环境经营等,创造共享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颁发捐赠纪念牌
好丽友广州工厂于2023年获评国家级工厂,刘顺利厂长不仅将工厂看作生产场所,更赋予其生态教育“活课堂”的实践使命,希望通过开放日让青少年直观感受“科技减碳”的力量。“为青少年打开一扇环保的窗户,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科技的梦想。”刘顺利认为,“青少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未来主力军。今天我们将课堂搬进绿色工厂,就是要让孩子们在触摸科技脉搏的过程中,将‘环保’从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
好丽友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厂长刘顺利致辞
生态书香联动:从工厂到校园的绿色接力
“3-2-1”,伴随着活动现场同学们的欢呼与掌声中,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敏、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会波、广州市花都区空港委建设服务科科长陈利宇、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策划宣传主管韩冰一、好丽友广州工厂厂长刘顺利、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副校长邹斌作为启动嘉宾,在全场热切注视下携手浇灌象征绿色希望的青苗,只见大屏幕上青苗破土而出,拔节而生,茁壮成长,由青苗而始,终成参天大树,“生态书香 低碳生活 科学阅读”——“生态书香-青苗共读”计划正式启动。
“生态书香-青苗共读”计划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为好丽友广州工厂颁发“生态环境科普与法治宣教基地”牌匾。随后,花东学校与好丽友广州工厂共同启动“生态书香—青山书角”结对共建仪式,将环保教育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凌远庆携手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策划宣传主管韩冰一向工厂及学校赠送了图书及教具。作为“青山好朋友”,好丽友广州工厂与花东学校将定期开展“工厂导师进课堂”“学生实践进工厂”等活动。‘工厂参观+科普阅读+实践实验’的立体模式,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绿色发展的种子,让生态文明理念从课本走进现实,从感性认知升华为行动自觉,让生态环保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花东学校与好丽友广州工厂共同启动“生态书香—青山书角”结对共建
探秘绿色科技:沉浸式解锁节能减碳“绿魔法”
为了提升参观体验,好丽友广州工厂环保负责人精心挑选了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并借此展示好丽友全过程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管理体系。在对生产流程有初步认识后,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探寻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环保密码”。
为同学们讲解工厂“亲环境”理念
当看到车间顶部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时,工厂环保负责人介绍:“这些光伏板年发电量相当于1820个家庭的用电量,每年可减碳2077吨。”在动态冰蓄冷设备区,巨大的蓄冰罐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什么要在晚上制冰?”通过“阶梯电价小课堂”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夜间电价低,制冰储存冷量,白天就能减少机器运转能耗,就像给工厂装了一个‘节能冰箱’。”
为同学们讲解冰蓄冷技术应用原理
参观好丽友广州工厂
最富趣味的当属冰蓄冷技术实践课。高级化学教师于颖带领同学们分组模拟冷热水交换实验:两组学生分别为 “热水罐”“冰水罐”打气,其余学生每隔2分钟记录温度变化。随着数据逐渐呈现,让同学们直观理解了节能原理。“这个数学公式能算出环保效益!”现场有同学在计算“夜间制冰每月省电费”后惊呼,“我家以后也可以用低谷电制冷!”
高级化学教师于颖教授冰蓄冷技术实践课
冰蓄冷技术实践课上,同学们积极参与
活动最后,食品专家唐能堰老师带领同学们DIY巧克力派,并特别介绍了好丽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环保举措,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派,甜美的滋味中多了一份对“可持续生活” 的理解。
食品专家唐能堰老师带领同学们DIY巧克力派
从绿色工厂的科技探秘,到实验室的趣味实践,再到“书香+实践”的长效联动,这场由政府部门、企业、公益组织、出版机构共同编织的生态科普链条,不仅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到“科技减碳”的魅力,更搭建起“政府—智库—企业—校园”协同育人的新平台。正如活动尾声孩子们的感想一样:“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度电,让绿色成为青春的底色。”随着越来越多“绿光少年”的加入,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新未来正悄然开启。
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珠江环境报社社长王会波,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凌远庆,广州市花都区空港委建设服务科科长陈利宇,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培训部负责人何杨,广州市珠江环境报社通联部主任谢祎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