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于5月13日在京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探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为主题,并发布了《从提供服务到生态建设——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众多慈善行业的专家学者、地方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助残社会服务机构和爱心企业代表等出席大会并分享助残公益活动经验。博音听力以其卓越的公益实践,展现科技向善的力量。
自成立以来,博音听力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于公益事业,希望通过捐赠助听器等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听力残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当天,博音听力副总经理毛杰荣出席论坛,并作《博音听力,前沿技术,国产之光》主题分享。毛杰荣围绕技术创新与助残服务,结合博音听力的公益行动,以AI赋能听力赛道上的创新实践,阐释了博音听力多年来助力听损人士重拾美好“声”活的温暖点滴。
毛杰荣表示,博音听力始终以产业报国和提升全民听力健康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已形成包括云听SiP芯片、医疗级助听器在内的全链产品线,旗下拥有博音助听器、贝聆美、伯朗耳、铂茵四大品牌矩阵和全国加盟服务中心——听力地球助听器全国连锁服务联盟。
截止目前,听力地球门店突破300家、遍布24个省、123个城市,以此为基点,博音听力致力于打造成“您身边的验配专家,实现24小时线下验配服务”,让助听器这个讲究“三分产品、七分验配”的产业,更好地为全国各地区的听损人士服务。同时,博音听力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沿着“一带一路”的步伐,已将产品和服务输出至德国、英国、中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改变生活 公益美好新“声”
毛杰荣表示,博音听力一如既往地在助力全民提升听力健康的路上砥砺前行,让听损人士可以“听美好声音,享幸福生活”。多年来,博音公益的脚步已覆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地域跨度大、服务深入县区和乡镇。
毛杰荣说:“依托博音听力覆盖全国的300多家门店,我们可以对捐助者进行二次验配、维护保养、售后维修等。随着售后网点的不断增加,博音听力从事公益助残的半径在不断扩展。”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博音听力也借助这一东风,加紧布局,以求实现国产助听器在听力领域的弯道超车。
从与华东师大共建“AI音频交互与听觉认知联合实验室”到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院共同研发智能电控气阀,再到与中辅具共同研发项目等,博音听力始终坚持发展AI助听技术,打造中国听力领域领导品牌。
毛杰荣说:“博音听力不忘初心,持续践行公益行动,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发展的果实,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享受真切的社会温暖。”
他说:“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与博音听力共建AI音频交互与听觉认知联合实验室,是一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合作。双方凭借各自的优势,在这个联合实验室中共同探索、共同创新。这一合作不仅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推动AI音频交互与听觉认知领域的发展,改善听损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2022年10月30日,博音听力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达成三年研发项目,共同研发“新型智能电气阀助听器的研制及临床验证”。
毛杰荣表示,气阀技术是一种用于调节助听器内部气压的技术,以确保助听器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可减少耳道内的压力变化,高佩戴的舒适度,增强舒适性;并能保持助听器内部的稳定气压,确保稳定性;以及通过减少气压变化对助听器内部组件的影响,提高助听器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实现耐用性。
听力无小事 全民关注刻不容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约有1.2亿老年人患有听力障碍、听力受损,群体数量巨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愈发凸显。专家指出,老年人听力下降人数占比较大,具有普遍性。65-75岁的老年人当中,听力损失发病率大于25%。到了75岁以上,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会大幅上升,通常大于60%。
《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现状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显示,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避免老年人陷入交流“孤岛”——助听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助听器属于康复医疗器械中的认知言语视听障碍康复设备,是用于帮助听力障碍的人群改善听觉,提高其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
很多听损人士在佩戴后惊喜地表示:“助听器是身体器官的延伸”,“是不可或缺的‘小耳朵’”。
一直以来,博音听力始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希望通过公益的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和支持。